2025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投下重磅消息: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准)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注入约1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与此同时,央行还宣布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进一步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此外,为了支持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央行还决定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中5年期以上首套房贷款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也将同步调整。几乎在同一时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也公开表示,近期将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一系列融资制度。
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力度空前,直接刺激了香港股市中内地房地产股(以下简称"内房股")的集体高开。截至发稿时,融创中国(01918.HK)、金辉控股(09993.HK)、龙湖集团(00960.HK)、碧桂园(02007.HK)和万科企业(02202.HK)等均出现显著上涨,涨幅从4%到8%不等。市场普遍认为,央行的降准降息以及金融监管总局的表态,预示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迎来重要的政策拐点。
央行"双降"组合拳:万亿资金注入楼市"活水"?
此次央行的降准和降息举措,被市场解读为稳定经济增长、提振市场信心以及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信号。
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在央行缴存的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需要缴存的准备金减少,从而可以释放更多的资金用于信贷投放。此次降准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约1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这无疑将显著增加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为实体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提供更加宽松的融资环境。
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降低融资成本
政策利率是央行引导市场利率的关键工具。此次央行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将直接降低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取资金的成本,进而引导商业银行降低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利率。这对于缓解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压力,以及降低购房者的按揭贷款负担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政策利率下调的传导机制
环节 | 作用 |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
央行下调政策利率 | 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取资金的成本降低 |
商业银行有动力降低贷款利率 |
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 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降低 |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望下降,购房者的按揭贷款利率也将随之降低 |
刺激投资和消费 | 融资成本降低,有助于激发企业投资意愿和居民购房需求 |
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活跃度有望提升 |
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减轻购房者负担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下调,直接关系到购房者的实际负担。此次5年期以上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由2.85%降至2.6%,降幅达到0.25个百分点,对于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群体来说,将显著减少每月的还款额,降低购房成本,有助于释放一部分潜在的购房需求。
金融监管总局发声:支持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同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将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一系列融资制度。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监管层正在积极探索和构建新的金融支持体系,以适应房地产市场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近年来中国房地产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其核心在于推动房地产行业从过去高杠杆、高周转的模式向更加稳健、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包括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推动城市更新、优化商品房结构等方面。金融监管总局的表态,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针对这些新模式的金融支持政策出台,例如在融资渠道、信贷条件等方面给予倾斜。
内房股集体高开:市场信心显著提振
在央行和金融监管总局的利好政策刺激下,香港股市的内房股出现了集体高开的强劲反弹。这反映了市场对政策信号的积极解读,认为政府正在加大力度支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2025年5月7日内房股开盘表现(部分)
股票代码 | 股票名称 | 开盘涨幅(约) |
盘中最高涨幅(约) |
01918.HK | 融创中国 | +8.11% | +10.5% |
09993.HK | 金辉控股 | +5.47% | +7.2% |
00960.HK | 龙湖集团 | +5.00% | +6.8% |
02007.HK | 碧桂园 | +4.71% | +6.1% |
02202.HK | 万科企业 | +4.46% | +5.9% |
(注:以上数据为发稿时数据,盘中可能有所波动)
内房股的集体上涨,一方面是由于前期股价普遍处于低位,政策利好带来的估值修复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前景的预期有所改善,认为政策的支持有望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促进销售回暖。
政策组合拳能否扭转楼市颓势?
尽管央行的降准降息和金融监管总局的积极表态给市场带来了希望,但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能否真正扭转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挑战,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
- 销售下滑压力: 尽管部分城市出现回暖迹象,但整体而言,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仍然面临较大的同比下滑压力。
- 房企债务风险: 部分房地产企业仍然面临较高的债务风险,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 市场信心不足: 购房者对未来房价走势和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仍有待恢复。
- 库存压力: 部分城市的商品房库存量仍然较高,去库存压力较大。
央行及监管政策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 缓解资金压力: 降准将为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有助于缓解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困境,降低融资成本。
- 降低购房成本: 降息和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将降低购房者的按揭负担,刺激潜在购房需求的释放。
- 稳定市场预期: 政策信号的释放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购房者和投资者的信心。
- 支持新发展模式: 金融监管政策的调整将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更新等新发展模式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然而,政策的传导和效果显现需要时间,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并非一蹴而就。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向,还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地方政府的具体执行力度、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
结论
央行此次的降准降息以及金融监管总局的积极表态,无疑为当前面临困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内房股的应声上涨,也反映了市场对政策的积极预期。然而,要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真正迎来"春天",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政策的落实效果、市场供需关系的演变、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将是关键因素。
可以肯定的是,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是明确的,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还需要回归到供需平衡、风险可控的轨道上来。投资者和购房者在看到政策利好的同时,也应保持理性,关注市场基本面的变化。